【原文】
宋高宗問岳飛曰:“卿得良馬否?”
對曰:“臣有二馬,日啖芻豆數斗,飲泉一斛,然非精潔即不受。介而馳,初不甚疾,比行百里始奮迅,自午至酉,猶可二百里,褫鞍甲而不息不汗,若無事然。此其受大而不茍取,力裕而不求逞,致遠之材也,不幸相繼以死。今所乘者,日不過數升,而秣不擇粟,飲不擇泉,攬轡未安,踴躍疾驅,甫百里,力竭汗喘,殆欲斃然。此其寡取易盈,好逞易窮,駑鈍之材也。”帝稱善,曰:“卿今議論極進?!?/span>
【譯文】
有一回,宋高宗問岳飛:“卿得到過好馬了沒有?”
岳飛回答:“臣有兩匹馬,每天吃糧秣數斗,喝泉水半石。不過,它們不肯吃不精良、不清潔的食物。當駕馭它們時,它們先是輕步慢跑,走到百里以后,才開始奮勇疾馳。從中午走到黃昏,還能再行二百里。卸下鞍甲后,不氣喘,不流汗,顯得若無其事。這是接受得多,而不肯茍且獲??;力量充裕,而不愿逞能,能行遠路的良材呵!可惜這兩匹馬接連死去。如今我所乘坐的馬,每日食不過數升,吃草料不挑選,喝泉水不選擇;剛拉住韁繩,主人還沒有坐穩,它就跳躍疾馳;僅行百里路,就精疲力竭,汗水淋漓,氣喘吁吁,奄奄欲斃。這是取存得很少,而容易滿足;好逞能,而容易力窮,是才短力弱的駑材呀!”
宋高宗聽了岳飛的論述,連連點頭說:“論析深刻,講得精辟極了!”
文章展讀:
這個故事,本身是論析馬,卻可以用來喻人。那些在學習上抱著認真嚴肅的態度,不僅吸收得很多,而且注意選擇,雖然掌握有淵博的知識,但是卻不輕易吐露,不事炫耀賣弄,這才是雄才大略之人。只有他們,才能擔負起重要的使命,力能扛鼎,臨危不亂,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。
而那些在學習上缺乏認真嚴肅的態度,淺嘗輙止,不僅接受得很少,而且容易滿足,雖有本領,實為淺陋,卻喜歡逞能顯示自己的人,實是庸碌之徒,對此種人,不可委以重任,他們也不可能寧靜致遠、卓爾不凡、為人類做出大的貢獻。
千軍易得,一將難求。岳飛以馬喻人,深刻精到,良材與駑材的形象躍然紙上。這個典故警醒我們莫以淺學而自我滿足,莫逞一技之能,當孜孜不倦、謙遜好學,不斷提升自己,厚積才能薄發。
|